在经济浪潮的起伏中,白酒行业这一传统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回首 2024 年,整个白酒行业仿佛驶入一片波涛汹涌的海域,深度调整的狂风呼啸而过,诸多酒企与经销商在风雨中艰难前行,仓库存储上的压力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终端白酒价格,也如同疲惫的旅人,显现出疲软之态,破价售卖竟成了常见景象。
步入 2025 年,本以为能在新岁迎来转机,可现实却依旧残酷。那些在 “618” 和 “双 11” 购物狂欢节中历经价格厮杀的白酒,如今再度遭受重创,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补贴助力下,价格一降再降,仿佛坠入无底深渊。
瞧,在拼多多等电子商务平台的货架上,白酒价格令人瞠目结舌。五粮液(第八代普五 52 度 / 500ml)单瓶补贴价低至 807 元,若是双瓶装,补贴后折合每瓶竟不到 800 元,仅 799 元的低价直击眼球。
国窖 1573(52 度 / 500ml)同样未能幸免,补贴价 780.99 元 / 瓶,早已跌破过往价格底线;刚上市不久、备受瞩目的 “蛇茅”,此刻补贴价也滑落至 2809 元 / 瓶。
水井坊、剑南春等一众知名品牌,亦是在这场价格风暴中 “伤痕累累”,“破价” 幅度之大,让人咋舌。
就拿剑南春的核心单品水晶剑(52 度 / 500ml)来说,其市场价长期稳定在 400 元至 500 元区间,如今补贴价却低至 381 元 / 瓶,若是手速够快抢得优惠券,更是能以 351 元 / 瓶的超值价格收入囊中。
这一系列价格动荡的背后,实则是行业深层问题的折射。业内人士向投资快报记者吐露实情。
在白酒周期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部分白酒厂商为缓解自身压力,向渠道大量压货,这一举措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直接引发渠道库存堆积如山,终端价格随之剧烈波动,销售价格直线跌落。
从关键数据分析来看,2023 年前三季度,20 家白酒企业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尚为 721.61 天,而到了 2024 年同期,这一数值却如火箭般蹿升至 868.03 天,库存积压问题愈发严峻。
然而,电子商务平台这片看似繁荣的白酒销售新阵地,却也是暗流涌动。其诱人的价格上的优势,吸引了海量白酒产品与消费者蜂拥而至。
但在酒厂旗舰店、平台自营以及授权经销商所售正品的光芒之下,却隐匿着不少 “来路不明” 的白酒,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幽灵,时刻威胁着消费者权益与品牌声誉。
酒企们纷纷举起 “打假” 大旗,向这些乱象宣战。五粮液率先出击,去年 3 月便在官网发布声明,称接到大量消费者关于拼多多平台低价购酒的真伪咨询,经严谨核实,该平台多家店铺售卖的竟是假冒五粮液产品。
同年 11 月,再度发力,接连发布告知书,犀利指出电子商务平台 “百亿补贴” 频道存在的售假痼疾。专业鉴别判定的结果令人痛心,线 瓶被判定为假冒,其中 14 瓶来自某大型电商平台。
不仅如此,五粮液还郑重公布了官方认证的电商销售经营渠道,如京东、天猫、抖音、苏宁、唯品会等,为广大购买的人指明正品购买方向。
剑南春也不甘示弱,去年 10 月 18 日发布《致消费者告知书》,痛斥部分电子商务平台授权书造假乱象,直言销售的水晶剑产品疑似拼凑而成,提醒消费者警惕非授权店或直播间打着 “假一罚十”“破价”“补贴” 等幌子的欺诈行为,劝导大家前往剑南春天猫旗舰店选购。
赖茅公司同样在去年 12 月于公众号发声,称市场督察发现部分电子商务平台店铺宣称 “平台补贴” 销售赖茅产品,实则存在假冒 “官方授权” 行径。经大规模购买采样鉴定,375 瓶中有 176 瓶为假冒,占比高达 46.9%,数据触目惊心。
有经验丰富的品酒师无奈叹息:当下市场,茅台、五粮液等高端名酒,若非通过官方线上平台订购,即便从酒厂指定区域经销商拿货,也难保证百分百保真。高端酒造假手段日新月异,凭借常规仪器检测都可能力不从心。
即便电子商务平台信誓旦旦保护消费者权益,承诺假一赔十,严格约束商家,可面对如此狡猾的造假行径,又有谁能确保其能精准分辨真假呢?白酒行业的这场价格与品质的双重博弈,究竟何时才能迎来明朗的新格局,着实令人揪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