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能嘉兴发电厂发出求助:过去的这几天,这家1994年10月正式建厂的老牌发电厂遭遇海蜇泛滥,导致厂内循泵房的旋转滤网过载故障,员工们不得不24小时抓海蜇。
9月18日至9月25日,旋转滤网故障次数已发生100余次,已清理海蜇126吨。
发电厂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大家全力以赴降低海蜇泛滥影响,但情况不容乐观。“我们特别希望有机会能够集思广益,有没有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海蜇问题。”
有网友建议从根源入手,在发电厂取水口增设几道防护滤网,阻挡海蜇进入。也有部分网友觉得,如果从“吃”切入,会不会反而是个机会?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种质种苗专家蒋宏雷表示,浙江海域的海蜇主要以沙海蜇为主。这种海蜇虽能食用,但食用时一定要经过谨慎处理,也不建议普通市民参与捕捞。
“沙海蜇口腕和触手表面也有刺丝囊,一旦受到外界刺激会弹射毒液。人体被蛰后会出现皮肤红肿、痛痒,重者造成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处理海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定要做好防护,避免人体与海蜇直接接触。
“不小心被沙海蜇蛰了,一般不严重的话,可先将伤口擦干,可用酒精喷涂或用海水冲洗,如果皮肤损伤面积大,红肿不退,要及时就医。”
9月27日上午,记者从平湖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平湖市从9月22日开始组织渔民赴海边开展捕捞作业,24日起升级为24小时轮班捕捞,目前共出动船只26艘次,共计捕捞海蜇100余吨。
今天上午取水口现场共安排了5条渔船,约50条网具作业。据现场渔民反馈,周边海蜇已明显减少。
同时,平湖方面也联系第三方单位杭州育鲲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绘制方案,如通过电厂审核,将在两三天进行拉网清理作业,防止海蜇进一步被海水冲往发电厂。
浙江浙能嘉兴发电有限公司也成立专班小组,进行三班倒工作,24小时在循泵房清理海蜇。
“凌晨4点多就过来了,已经打捞两趟了。”汤师傅说,一上午收获颇丰,已经捕了四五千斤海蜇,把40多个水桶全装满了,下午还会再继续捕捞。
“今年我们浙江海域的海蜇有点多,当了十多年渔民,头一年见到这么多海蜇。”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种质种苗专家蒋宏雷和记者说,今年不止浙江海域,山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也出现了海蜇产量暴增的情况。“往年也有过海蜇产量特别高的情况,但像今年这样暴增,几十年来是头一次。”
他认为,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这几年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关,也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
蒋宏雷说,今年持续高温少雨的气候,使海水盐度、温度等都达到了比较适宜海蜇生长的情况。
每年9月至10月是海蜇生物学上的繁殖旺季,繁殖能力特别强,能做到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交替。在适宜的海洋环境下,海蜇会大量繁殖。
蒋宏雷表示,海蜇大量繁殖,会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可能会造成其他海产品减产,“海蜇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数量迅速增长,会在短期内消耗大量浮游生物,其他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就会因为缺少食物来源而死亡,进而影响了整个海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他说,针对海蜇大量繁殖带来的影响,人工干预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暴增只是在短期内的一种急性事件,持续周期会太长,“等再下几场雨,等降温了,数量自然会骤减。”
昨天下午三点多,记者从平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由第三方公司杭州育鲲科技出具的方案已通过浙能嘉兴电厂审核,确定开展拉网拦截。受平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昨天下午,国家海洋局东海监测中心也来到浙能嘉兴电厂取水口附近开展局地性生物爆发监测,经现场采集发现昨天海蜇数量较前几天减少,初步判定近期海蜇带来的取水压力会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