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4向左运动,对换向阀7的阀芯推压效果消失,阀芯复位,从头将换向阀阀芯腔和排 气腔断开,排气腔与排气孔e2接通,换向气缸活塞10的作业腔接通大气。此刻换向活 塞10、16均无气压效果,滑阀停止在图10所示的方位,驱动活塞4继续不断向左运动。
当驱动活塞运动到驱动气缸左端部时,推压换向阀1的阀芯,重复上述的反向进程。 如此经过配气组织和换向阀重复配气和换向,使驱动活塞不断的做往复运动,带动液压 柱塞泵继续向地上操控设备的液压体系注入油液,直到液压体系的压力到液气开关设定 的压力停止。
阀芯腔j阻隔,气孔c和d断开,如图9-1封闭状况。导向套7经过螺纹装置在气缸盖 内,起到扶正阀芯和密封效果。
当驱动气缸活塞运动到气缸端部时,推压阀芯,使阀芯移动,阀芯胶皮脱离缸盖安 装孔台阶,换向阀阀芯腔j与排气腔i相通,一同阀芯前端部进入上阀座中心孔内,将 排气腔i与压帽排气孔e断开,此刻孔c和d接通,如图9-2翻开状况。
当驱动活塞由气缸端部做回来运动时,对阀芯的推压效果消失,阀芯的绷簧效果下 复位,从头将阀芯腔j和排气腔i断开,将排气腔i与压帽排气孔e接通。
双效果气缸的气缸盖比较厚,在缸盖的一个旁边面开有驱动缸活塞腔进气孔、换向阀 阀芯腔进气孔和排气腔通气孔,SP-32型气动液体增压泵的驱动气缸三个孔开在一同, 有些气缸则另外用外接管线向衔接,但作业原理基本是相同的。
气动液体增压泵由全自动双效果驱动气缸和液压柱塞泵两部分所组成。双效果驱动气
缸的活塞在配气组织和换向阀的一同效果下完成往复运动,活塞杆与液压柱塞泵的活塞
杆衔接在一同,带动液压柱塞泵活塞作往复作业,向防喷器地上操控设备的液压体系提 供高压油液。
换向阀总成装置在驱动气缸盖上,结构如图9所示,主要由排气压帽、上阀座、阀 芯绷簧、阀芯、导向套组成。排气压帽1经过螺纹紧固在驱动气缸盖6上;上阀座2嵌 套在排气压帽中,内孔与排气压帽的排气孔e相通;阀芯4在绷簧效果下,紧压在驱动 气缸盖装置孔的台阶上(气缸盖相当于阀芯的下阀座),经过阀芯胶皮将气缸活塞腔与
10.16、活塞杆11、滑阀12、滑阀座14等组成。配气活塞10和16共用一根活塞杆, 一同左右移动;活塞杆的中部卡在滑阀12中,滑阀12随活塞杆一同左右移动,滑阀下
底面开有通气槽,经过与滑阀座14的配气孔bl、b2和排气孔h三个气孔的合作方位实 现配气效果。滑阀与滑阀座14的接触面很润滑,能确保气体密封性。滑阀上部的卡槽 内有两根下面带有绷簧的顶柱,经过活塞杆压榨顶柱和绷簧的效果,使滑阀与滑阀座 紧密结合,增强密封性。滑阀与滑阀座结构如图8所示。
配气组织壳体上盖17上开有气源输入孔,压缩空气进入壳体内腔f中。壳体上开 有气孔d1、d2,使f腔别离与换向阀1、7的阀芯腔相通;配气气缸两头开有气孔c1、c2,使左右两只配气活塞的腔室别离与换向阀1、7的排气腔相通。
滑阀座的配气孔b1、b2经过配气组织壳体下部的开孔别离与驱动气缸活塞腔g1、
当驱动活塞运动到气缸右端部时,推压换向阀7的阀芯,将阀芯翻开,阀芯腔j与
排气腔i接通,一同将排气腔i与排气孔e断开。换向组织f腔中的压缩空气经过气孔d2、气孔c2进入换向活塞10的作业腔,推压活塞10向左运动,活塞10带动换向活塞 杆11与滑阀一同向左运动,终究滑阀移动到将滑阀座的b1孔与配气组织的排气孔h接 通,b2孔与f腔接通,如图10所示。此刻驱动气缸活塞腔g1排气,g2进气,驱动活
压缩空气由配气组织上盖的输入孔a进入f腔,假定滑阀的初始方位如图7所示, 则f腔与经过滑阀座孔bl与驱动气缸活塞腔g1接通,活塞腔g2经过滑阀座孔b2、滑 阀座通气槽、配气组织壳体排气孔h与大气接通。此刻驱动活塞在g1腔压缩空气压力 下向右运动,如图7所示,换向阀1、7均处于封闭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