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海明威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由此,联系到校长讲话,“讲话”是校长的基本功,是校长管理学校的重要方式和表现形式,讲话能力也是衡量校长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我觉得校长讲话的本质要义,也极契合这样的“冰山原则”。
“讲话”仅仅是“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真正让讲话产生效果与影响力的根源,是“水面下”的八分之七。能这么说,八分之一的“具体可见”取决于八分之七的底蕴和根基。因此,我不认为校长的讲话能力是可以速成的,校长讲话的真正影响力是来源于内在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而不是外在的煽情、造势、技巧、热点以及校长的身份。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都不是短期效应,需要长期积淀。好的校长讲话要能走进师生的心里,唤醒并激发其内心里最真实的情感、真诚、善意、欲求与渴望,这些虽然表现在“水面上”,而撑起它体量和高度的是那潜藏在“水面下”的巨大部分。
这种素养,一半是履职校长岗位之前自带的,而另一半来自于他在岗位上的“学习力”,通常情况是有的校长强于前一半,有的校长重视后一半,也有些校长是二者兼备,私底下认为,若无法二者兼具,那么后一半更重要。校长的岗位就是一个要一直充电,不断的提高,不断拓展的过程。没有“学习力”的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是不能想象的,他的停滞必然导致学校的停滞,他的倒退必定造成学校的倒退。校长的自身素养包括人文与专业两个方面,
:也就是他是怎么样看待教育、看待教学、看待管理、看待师生、看待质量和看待学校发展的,底层逻辑决定了他的价值取向,把什么摆在第一位,重视什么,看轻什么,推动什么,放弃什么……这对于一所学校是很重要的。专业素养则是校长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领域的涉猎、专研和精通程度,这方面能衡量他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是一个笨手笨脚的菜鸟,还是一个驾轻就熟的行家里手。但人文是专业的前提,因为,专业可以发展,而人文则不能偏航。因此,校长讲话能否从教育出发,能否深入人心,能否有高度、温度、精度都取决于校长的自身素养。
校长讲话的场合很多,如开学典礼、教师大会、质量分析会、表彰会、备课组工作会、期末总结会等等。这些会议针对的群体不同,其功能和性质各不相同,目标和效果当然也不完全一样,有些时候需鼓劲激励,定心稳局,有的地方需方向引领,专业导航,有的场合则需聚焦关键,重点突破……这不单单是考验一位校长的应变能力,控场能力,更重要的是考量一位校长对这些群体,这些工作的熟稔和了解掌握程度,唯有对这些工作都了如指掌,胸中有盘子,心里有方略,眼中有数据,手里有分析……校长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在不同的情况里,面对不同的对象群体,做出有质量、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效果的讲话。一位校长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学校,那么他肯定是不称职的,不称职的校长哪里又能讲出什么真知灼见,引领并带动学校的发展。因此,好的校长讲话,脱胎于对学校工作的深思熟虑和深入浅出,这是一位校长需持续不断的发展、日日精进的“硬功夫”。
当然,校长的讲话确实不能仅以上两个方面评价,甚至于脱离这两个方面也有校长的讲话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时候技巧的力量是巨大的,多姿嬗变的体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感人的事例,音乐背景的渲染,ppt的加持……确实也能弯道超车,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我不欣赏这样的讲话,因为这样的讲话没有“灵魂”!
“冰山原则”是校长讲话需要遵守的一个根本原则,而一位校长若能够长期以“冰山原则”来锤炼自身,那么他一定会迈上稳健发展的坦途,他的讲话会慢慢的有效果与影响力,他将会真正成长为一位让师生敬爱的好校长!